我有預感這篇創站號會是一篇最難寫的文章,因為要把自我寫好最困難。
坊間一直有個有趣的問題:「你是在什麼時候開始覺得自己不年輕了?」有些人是發現自己沒辦法再使出夜衝加夜唱的combo技、有些人是發現自己逐漸不是職場裡最小的那個、開始成為他人口中的XX哥或XX姊,我個人很喜歡一個看似無俚頭卻又有點道理的回答:「當你看湯姆貓與傑利鼠,你開始討厭傑利鼠、同情湯姆貓的時候,代表你真的長大了。」
我自己的答案是,當我在做人生的任何決定時,我逐漸無法跟隨我心中最純粹的想法、開始被現實環境、社會價值影響我的決定,簡單來說,我不再自由的做自己。我想這是一個很難避免的過程,因為就算我不在乎旁人或社會一切的一切,但現實中我愛的人會需要我(父母年紀漸大、組成新的家庭),我必須承擔更大的責任。即使我知道我不再少年,我心中仍有股頑固的力量,想要自己不要老得那麼快、想要奮力在自己和現實中努力抓住一個平衡。如何在現實中自由的做自己?我有兩個做法,分別對現實面與自我面去實現。
首先,現實面就是經濟問題,自己必須要能生活,我稱為讓自己有經濟上的韌性。我很喜歡韌性(resilience)這個詞,我時常看到它出現在國外的報章雜誌中,例如:一個國家對抗疫情的韌性。這裡我所謂經濟上的韌性表示我有能力應對自身經濟上的變故,即使變故實際上對我的收入產生衝擊,我也能迅速復原。我認為最基本的,要掌握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、平時不做超出自己能力的決定。舉例來說,我會要求自己隨時有一筆能夠支持我一年生活的存款。在電腦科學領域中,大家評定一支程式的效率,往往會用最糟的情況來檢視,因為那個最糟的情況能夠輕易拖垮整支程式的效率,甚至導致系統的崩潰。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的生活不會遇到最糟的狀況,當然每個人所謂最糟的狀況不同、承受風險的能力不同,所以這筆存款數目也會不一樣。因為隨時有一筆錢的底氣,我可以不用擔心突然失業、必須忍受糟糕的工作、或是自由的讓自己放個長假。同時,做任何財務上的決定不要把自己逼到最緊、把每一份潛在的收入榨乾,例如:投資槓桿大於自己能承受的風險或是去扛過高的貸款。
第二個是如何「自由的」做自己?我想有些人會覺得把第一個層面,也就是經濟的問題搞定,就可以自由自在的做自己了。但我不禁想問:「不用擔心生活、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,我真的能自由做自己嗎?」人性總是驅使我們想要的更多,當我們獲得越多、越無法放棄。我捫心自問,是否能放棄現在收入較高的工作,為了自己喜好或成就感等等,選擇一個收入較低的工作。現實層面來說,如果我能做到上一段所講,我有什麼好怕的?
為什麼在上述的情境中我放棄不了一份高報酬但無聊的工作?因為物質生活佔據了我的價值體系,我忽略了自我實現的需求。當我的價值體系有了自我實現的組成,我懂得放下部分的金錢、追求自我實現,達到更快樂的生活。我也會懂得欣賞、尊重他人的專長、專業、興趣,更容易和他人交朋友。我會理解我的人生,不是非做什麼工作不可,非要被什麼領域定義。有多元的價值觀,讓我更有機會對周遭事物產生興趣,興趣會促使我學習不同的東西、接觸到不同人事物,像一個迴圈一樣,回頭加強多元價值體系的發展。其中還有一個好處,對一項興趣的學習,也許有益於經濟的韌性,例如:平時累積英文能力,也許在自己沒有工作的時候,可以兼職翻譯或家教。如何「自由的」做自己?我想可以培養自己的多元價值體系,避免同溫層效應,把自己的生活越過越狹隘。
長大後的日子,我們要接受與現實共存,但不代表你不能有自我。這篇文章的命題也是我自己的命題。對我來說,三十而立,不過想自由的做自己。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